“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敢于善于統籌協調,創造性開展工作,勇于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應急管理新路子。”在1月17日至18日召開的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發出動員令。
過去的一年,31個省級應急管理廳局全面組建。這是我國應急管理體制建設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初步形成。各地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部署,積極適應新體制新要求,以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和有力的舉措奮力破解難題,開展生動實踐。回顧2018年,應急管理人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雖然第一個掛牌的海南省應急管理廳也只成立不到4個月,但各地定“三定”、明職責,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基本面,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蹄疾步穩推進機構改革
推動職責劃分清晰化法定化
構建起分工清晰、相互銜接的機構職能體系,才能激發“1+1>2”的“化學反應”,這是與會代表高度認同的觀點。
為了加快機構職能融合,在深刻領會組建應急管理部門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各地積極協調,向有關部門講清應急管理工作對人員和編制的需求,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原則,積極制定“三定”規定,將職責劃分清晰化、法定化。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樹森介紹了該局組建過程中的“兩個第一”。“在北京市機構改革過程中,我們是‘三定’規定第一個批下來的單位,也是第一個一次配齊正副職領導班子成員的單位。”內設機構領導人員快速到位,正副處長一次性配齊,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在自身積極協調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很快打下了做好工作的干部基礎。
如何處理好“統”與“分”的關系,界定好“防”與“救”的職責,既勇挑重擔,又不大包大攬?各地展開了積極探索。
“應急管理部門不能包打天下,現在市領導明確了這一點。”天津市應急管理局局長王通海說。為了讓所有人都能明確這一點,天津市應急管理局經多次匯報、溝通、協調,應急管理工作職責劃分逐漸清晰。
對于應急管理體系相對成熟的北京來說,問題同樣存在。“原來大家以為應急管理局成立了,所有應急的活兒就都是應急管理局的了。”張樹森說,原北京市政府應急辦下設19個應急指揮部,負責消防、地震、防汛等專項處置工作,“原應急辦和應急委的職能轉到北京市應急局以后,我們和這些指揮部主動溝通交流,使他們逐步明確,大家還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
邊組建邊應急,應急管理部推動改革與業務建設互促共進。參照應急管理部的方式,各地應急管理廳局也一手抓機構改革,一手抓重點工作。為了保持機構改革期間工作有序、形勢穩定,河南省應急管理廳在掛牌之前便成立專班,做出了一份機構改革期間八個災種、三級響應的方案。在掛牌一周內,這份方案以安委辦和應急廳的名義下發給了市、縣黨委、政府。該廳黨組書記張昕介紹,這份方案就5000字左右,好懂、好執行。做這個方案就是為了明確機構改革期間,一旦出了事情,該怎么開展工作,把職責定清楚。
深耕安全生產領域
牢牢守住基本盤基本面
2018年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生產安全事故總量、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與上年相比實現了“三個下降”,特別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年未發生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這張成績單是逐夢前行、接續奮斗的結果。
責任,是一切工作的靈魂。2018年4月18日,安全生產領域第一部黨內法規《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正式實施。其后不久,河北、山西、江蘇、山東、甘肅、浙江、遼寧、云南、海南等省級地區紛紛出臺《規定》實施細則。同時,遼寧省大連市、江蘇省常州市、山西省太原市、江蘇省宿遷市等部分地級市,結合地方實際進一步予以細化。
“福建把《規定》中明確職責的五類領導干部擴展到七類,充分體現‘三個必須’要求。”福建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書記鄭李亭介紹。可以看到,《規定》從中央到地方,并不是被簡單復制,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在不斷邁上更高臺階。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抓住機構改革契機,多地把安全生產職責寫入各部門“三定”規定中。“我們主動和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使各部門在‘三定‘規定中明確本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安徽省應急管理廳廳長張海閣介紹說。同時,黑龍江省26個政府部門將安全生產職責寫進“三定”規定。貴州省34家省直單位將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職責寫了“三定”規定。
筑牢安全屏障,執法必須嚴起來、硬下去。過去的一年,如何讓監察執法不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各地依然在攻堅。“我們給執法案卷賦分,把優秀的案卷拿出來供各級執法隊伍學習,也給予一定獎勵。”張昕介紹說,為了提升執法水平,河南開展活動,讓“尖刀”磨礪鋒刃。
江蘇省蘇州市則以完善地方監管執法體制為抓手,充實基層安全監管力量,對符合條件的地區探索派駐執法、綜合執法和委托執法的開展,讓基層手持“利劍”。
不棄微末,不舍寸功。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增強“最后一公里”的安全保障能力,推動群防群治,是激發安全生產活力的關鍵之舉。推廣村(社區)的網格化治理經驗、健全安全生產宣教體系,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的重慶在基層下大功夫。北京則繼續采用政府聘用專職安全員的做法,盯牢“最后一公里”,目前這支隊伍已有7000人。
此外,如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也是與會代表普遍關注的。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廳長趙中超說:“去年,黑龍江省政府印發了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就是要找準并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基礎性、根本性問題。”
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強化各項應急準備
會議指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是應急管理部門的首要任務。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工作量大面廣、戰線長,并不能一蹴而就。組建之初,各地就在健全值班備勤和信息報告制度、建立應急指揮系統上展開了實踐。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目前承擔著北京市突發事件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我們讓這個辦公室先把24小時應急值守的工作做起來。”張樹森說,“我們專門從局里抽調了34人,采取‘五班三運轉’的方式,把應急值守工作先承擔起來,確保應急有保證。”
“信息化”“應急指揮系統”“風險防控體系”是與會代表口中的熱詞。各地發展實際并不相同,具有先天優勢的地區已經率先干起來了。
甘肅的安全監管指揮平臺已建設了4年,去年通過整合,實現了安全生產、消防管理和森林防火應急指揮信息的共享,甘肅省應急指揮平臺已經正式啟用。該平臺主要利用移動便攜式智能終端、移動應急指揮車和無人機等現場傳輸裝備,實現可視化監控、動態信息共享、實時會商研判、快速反饋調度等功能,遇到突發事件,能夠在第一時間連接現場、第一時間將現場信息反饋至應急管理指揮中心。
甘肅省應急管理廳廳長郭鶴立介紹說,目前在一些隧道、電梯里面,信號還不夠強,甘肅計劃把應急指揮平臺的建設納入省安全生產考評中,推動其盡快完善。
同樣起步較早的,還有貴州。通過把消防、交通、電力、氣象等相關單位原來的系統接入應急指揮系統,貴州已經實現了使用手機終端開展調度指揮。“前不久的雨雪冰凍災害中,我就是用手機終端查看現場情況、實現調度指揮的。”貴州省應急管理廳廳長馮仕文介紹說。貴州的應急指揮中心已經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音視頻傳輸渠道,基本打通了省市縣三級橫向連接、縱向貫通的信息報送渠道。
海南省應急管理廳廳長巴特爾表示,海南有自己的實際,海南省要按照國際標準來建立自貿區的風險防控體系。“我們請了咨詢機構來調查,同時,海南省應急管理廳去年牽頭提出了海南省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十一條措施,明確各市、縣和各部門的職責。”
任何成績都是新征程的起點。過去一年,應急管理人擼起袖子干、揮灑汗水拼的場景歷歷在目,新的征程卻已悄然開啟。
“‘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們必須以實際行動踐行‘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趙中超說。
“應急管理部門的組建,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浙江省應急管理廳廳長凌志峰說。
湖南省應急管理廳廳長李大劍感慨道:“工作會的報告高屋建瓴,像一本教科書,我們回去后要像釘釘子一樣抓落實。”
如何邊應急、邊建設,如何健全應急管理法律制度體系,如何使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等一系列問題,都在等著應急管理人用拼搏和奮斗給出答案。
跑好第一棒開創新局面
——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綜述(下)
本報記者賈振
2019年,對于應急管理系統而言將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這是全國應急管理部門組建到位后全面履職的第一年,又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做好今年的應急管理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明方向增添信心
一手抓工作部署,一手抓凝聚共識
這次為期兩天的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在我國應急管理事業發展中,注定將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31個省級應急管理、地震、煤礦安全監察、消防救援、森林消防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悉數參會,是新的國家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以來全系統負責人的大集結。部黨組書記黃明代表黨組作的工作報告,吹響了奮力開創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的號角,在全體與會代表中產生了熱烈反響。
“參加這次會,聽過這個報告,很受教育,很受啟發,開拓了思路,增強了信心,澄清了許多思想疑慮。”河北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書記宋文玲坦言。
“會上所作的工作報告堪稱是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教科書。”湖南省應急管理廳廳長李大劍感到振奮,這次會議讓他清晰認識到為什么建設大應急、怎么建設大應急、建設什么樣的大應急等感到困惑的幾個重大問題,“大政方針確定了,我們就要當好‘施工隊長’,認真把藍圖落實好。”
萬事開頭難。對于許多會議代表而言,這次會議是真正意義上的帶著問題來、點對點溝通、面對面交流、心與心相印,普遍表示“很解渴”“眼前一亮”“有種撥開云霧的感覺”。
“這次會既是工作會,也是輔導會、培訓會,能夠指導我們抓好今年和近幾年的工作。”江西省應急管理廳廳長龍卿吉收獲滿滿。
在參會的應急管理廳局長中,有不少是剛剛由其他部門轉任來的。“我之前在公安系統工作了30年。參加這次會之前,對怎么抓應急管理還不是很有底氣,現在開闊了視野,有了工作上的指導和依據,更有信心了。”湖南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書記周賽保說。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廳長王中丙表示,這次會議對抓好工作提供了“模板”,對照著學習落實,一定能夠取得實效。
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對于剛剛組建的全國應急管理部門而言,這次會議對于破解普遍存在的對于部門職能定位還有模糊認識,機構職責還沒有劃清,職能還沒有整合到位,在班子建設和能力建設上存在困惑,對改革推進存在觀望情緒等難題,對于凝聚全系統思想共識,增強方向感、使命感、責任感,形成全國“一盤棋”“一張圖”,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看形勢幾多挑戰
各類風險依存防控任務艱巨
總結成績講得透徹,分析問題毫不回避,謀劃工作主動靠前。部黨組在這次會議上所作的工作報告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拿出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分析現實形勢、作出決策部署,針對應急管理工作中、系統內存在的問題、難題善于“問診把脈”,勇于“開刀”“亮劍”。
不容回避的是,當前擺在全國應急管理系統面前的形勢依然嚴峻,挑戰仍然很多。我國應急能力總體上還不能適應嚴峻復雜的公共安全形勢,還不適應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安全需要。各地區、各行業對各類災害事故的防范救援能力建設還不平衡、不充分,亟待加強和加快。各類事故災害的隱患風險點多、線長、面廣,全社會面臨的安全風險挑戰依然很多,安全基礎仍然不夠牢固。
“要立足新建部、剛起步的實際,著力防風險、化危機、保穩定、惠民生,著力建機制、強基礎、上臺階。”黃明在會議期間一再強調,必須立足實際,認清今年的形勢變化帶來的各類安全風險和挑戰,加強防范應對和化解。
長期以來,我國應急管理“重救輕防”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分散管理導致的低水平重復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應急救援力量分散、難以形成有效合力,各類災害事故綜合防范救援能力還不強。
“我們現在就處在這樣一個新舊機制轉型、職責交接、力量轉換的特殊階段,做好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風險挑戰很多。”河南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書記張昕表示。
“我們現在急需解決觀念、定位、防范重大風險、能力建設、體系建設、基礎建設、隊伍建設問題。”貴州省應急管理廳廳長馮仕文圍繞當前面臨的挑戰,和盤托出亟待解決的7個方面的問題。
圍繞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經得起各種考驗的應急管理干部隊伍,黃明在講話中反復告誡,新部門組建之后,業務更寬、要求更高,很大部分干部能力素質表現不適應,問題發現不了,思路辦法不清,工作跟不上去,這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謀劃在前,方能行動到位。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直面問題難題,剖析成因根源,堅持有的放矢,找準薄弱點,確定發力點,積極主動防范化解風險和挑戰,形成了一系列針對性很強的工作思路。
看未來召喚大應急
堅持頂層設計建好“四梁八柱”
偉大的事業都是奮斗出來的。部黨組書記黃明在會議中語重心長地強調,“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就是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各地應急管理廳局長都是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的奠基人、領跑者,要以敢于擔當、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奮力跑好新時代應急管理的第一棒。”
回望過去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保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對應急管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這對做好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隨著這次會議的召開,全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邁上了新高度,開啟了新篇章,謀劃了一系列新舉措,推動全國應急管理系統破好題、起好步,蹄疾步穩推進各項改革。
——扎實推動應急管理體系建立。“我們要抓緊在全省建立起上下貫通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和隊伍體系,確保事有人管、有人會管。”張昕表示。
“我們要堅持頂層設計,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打好主動仗,下好先手棋。”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樹森說。
——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基本面。“對安全生產,我們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不放松。”安徽省應急管理廳廳長張海閣介紹,在省廳“三定”方案中,原有的安全生產處室全部保留、一個沒撤。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廳長陳忠偉表示,江蘇省將堅決守牢安全生產底線,把防范遏制大事故擺在工作首位,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加快推動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事關應急管理事業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任務,在會議代表中引起普遍關注。大家集思廣益,從政策引領、經費支持、力量保障等方面研討交流如何更好地對接國家發展規劃,做好頂層設計,為應急管理工作搭建起可靠的“千里眼”“順風耳”。
開創新局面,關鍵在于跑好第一棒。黃明在同會議代表分組討論時語重深長地說:“黨中央已經作出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決策部署,接下來就是我們要進行探索和磨合。磨合過程是困難的,我們是第一棒的領跑人,如果我們不吃這個苦,后面的人要吃很多苦。我們一定要把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立起來,這是跑第一棒的人要擔負的職責和使命。”
扛起這樣的職責和使命在這次會議上形成了共識。與會代表紛紛表示,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的號角已經吹響,構建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的征程已經開跑,我們一定要奮力拼搏,砥礪前行,向著目標一步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