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捏白衬衣里的双乳办公室_韩国三级无遮挡床戏视频_丰满艳妇亲伦视频_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機構改革一年多 我國應急管理走向科學高效

2019-9-18 17:27:00 人評論

  整合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于2018年4月16日正式掛牌成立。組建一年多,其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搶險救援等各項應急管理事業中做出哪些改革?如何實現從“物理相加”向“化學反應”深度融合?又取得怎樣的成效?9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我國應急管理事業的改革發展情況。
  2018年,按照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部署要求,應急管理部整合了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責,國務院辦公廳的應急管理職責,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職責,民政部的救災職責,國土資源部的地質災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災害防治、農業部的草原防火、國家林業局的森林防火相關職責,中國地震局的震災應急救援職責以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國家減災委員會、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職責。
  據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介紹,“脫胎換骨”式的深刻轉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形成特色鮮明的應急文化,堅持“生命至上、科學救援”的理念,時刻保持應急狀態,始終做好打硬仗的思想準備。
  第二,建立了部門負責人24小時在崗值守工作機制,形成高效統一的指揮體系。面對多發的重大災害險情,發揮議事協調機構作用,應急管理部牽頭組織各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集中會商、調度指揮,實現研判更加快速、決策更加科學。
  第三,實現各類救援力量資源的充分整合,設置三方面救援力量:作為主力軍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19萬人,生產安全方面的礦山、危險化學品、隧道等專業救援隊伍,由各類團體和廣大志愿者組成的機動靈活的社會救援力量。三方面隊伍優勢互補,關鍵時刻統一調度、協同作戰,形成科學高效、強有力的應急力量體系。
  第四,實現機關干部和工作職能的有機融合。根據工作磨合實踐,理順與有關部門的職責劃分,做到“統”“分”結合、“防”“救”結合,應急處置更加科學高效。
  孫華山表示,改革后的應急管理事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一是創新發展了新時代應急管理理念。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確立了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救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確立了自然災害防治理念。
  二是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累計頒布實施了《突發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法》等70多部法律法規,制定了550余萬件應急預案,形成了應對特別重大災害“1個響應總冊+15個分災種手冊+7個保障機制”的應急工作體系,探索形成了“扁平化”組織指揮體系、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運作體系。
  三是顯著提升了攻堅克難的應急能力。新成立的應急管理部與32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了會商研判和協同響應機制,建立了軍地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搶險救援方法。
  四是穩步實現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從歷史最高峰的2002年死亡近14萬人,降至2018年的3.4萬人;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16年實現“雙下降”;重特大事故起數從2001年最多時一年140起下降到2018年的19起,2019年前8個月進一步降到9起。
  五是全面取得了防災減災救災新成效。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年均7200余人,逐步降至本世紀初的年均3000余人、2013年以來降至1400人,特別是2018年又進一步降至1000人以下。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安全生產事故仍處于易發期、多發期,各種風險交織疊加,應急管理事業任重道遠。我們將不斷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著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孫華山說。

相關資源

    暫無相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