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該文通過對國內外重大停電事故進行分析,結合2017年8月中國南方電網對抗臺風“天鴿”復電迅速的案例,提出應急供電體系建設的相關建議,包含事故前預警及準備、事故中應急供電響應及事故后的電力系統重建。
1引言
自19世紀60年代后期,人類社會開始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起,人們的生活就與電力保障息息相關,一旦電力供應缺失,將會造成工廠停工,通信中斷,建立在信息系統上的工作聯系將無法進行,各種交通運輸指揮調度系統也會停止運轉。煤、油、氣、水將難以為繼,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同時,由于電力能源不便儲存的特殊屬性,維持電網和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采取適當的設計和運行標準,避免電網頻繁遭受破壞以及在受損前提下如何快速有效恢復電力供應就成為了重要的研究課題。
2國內外大規模斷電狀況分析
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許多大面積停電事故給社會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認真回顧這些大停電事件的同時,不僅應當看到各種原因的大停電將造成的后果,更應該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電力系統大面積停電的原因有直接的、間接的、表面的、深層的、設備的、人類的等多方面,而且往往是多種因素的重疊所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酷暑引起電力急增、輸電線事故引起并波及、擴大、變壓器警報故障引起輸電線中斷、國際連線的連鎖中斷引起國內供電不足等。在電力市場化的競爭環境下,引起許多停電事故的原因往往帶有普遍性,但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破壞。大面積停電的大部分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比如地震、臺風、海嘯、冰雪等災害。這部分的原因不能制止,但是可以預見并做出相應的響應程序。電力設備故障。電力設備是電能輸送、分配調度最為重要的設備,城市大面積停電有一部分原因是電力設備故障,這主要是由于供電單位沒有重視定期檢修及排查安全隱患引起的。電力供需失衡。當氣候條件變化引起電力需求遠遠大于電力供應,將會導致電力系統不穩定,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大面積停電后果。
2017年第13號臺風“天鴿”于8月23日在廣東珠海登陸后,迅速橫掃廣東多地。在省會廣州,經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的連續搶修,截至23日21:40,65778戶受臺風影響的用戶已全部恢復供電。從8月23日晚至24日,南方電網公司組織超過5500人緊急搶修220千伏國珠甲乙線,連續10多個小時的通宵奮戰后,全面恢復對澳送電能力。此次臺風停電事件中,供電公司響應及復電迅速,以下為南網相應的相應措施。為盡快恢復供電,南方電網響應迅速,調配各地區人員馳援珠海,全力對停電地區進行搶修復電。除了以上車輛及飛機的投入,南方電網還首次在實戰中應用了衛星專網、手機充電車等設備。同時南方電網還利用應急衛星專網,組建了具備視頻會議、辦公上網、自動化遠動以及語音通信功能的應急搶修現場臨時指揮部。早在8月23日臺風來臨前夕,中山局物流服務中心已重點儲備了抗風主要材料,充分做好了抗擊臺風“天鴿”的物資保障準備工作。
3供電企業及電力系統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建議
大面積的停電事故嚴重影響社會的經濟穩定和國家安全。只有電網穩定才能滿足不同運行方式的供電需求并抵御大幅度的負荷變化等可能給電網安全運行造成的影響。以下是對供電企業的一些建議。
應急供電預防,應推進應急供電體系各方面建設,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停電事故的應急供電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應急供電行為,提高應急供電能力。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定期檢修電網,對于舊的輸電網進行殘存壽命評估并排查安全隱患,把防止電網瓦解破壞和大面積停電放在反事故措施的首位。在事故情況下,統一指揮事故處理,嚴格執行事故應急處理預案,采取切機、切負荷等措施,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應急供電體系建設
在應急供電準備方面,應急推演系統應基于3D技術,實現突發大面積停電體驗、模擬應急指揮、應急供電處置方案編制、應急供電預案推演、團隊應急供電模擬訓練等功能,滿足電力行業各層次應對突發性災害事件的體驗式應急供電管理培訓、演練與教學需要。以演練為教材,化演練為資源,全面提高應急供電能力。應急供電演練的目的是可以在停電事故發生前發現預案的缺陷及應急供電資源的不足,從而全面提升各供電企業對停電事故的處置能力,檢驗各應急供電體系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應急供電演練體系分為三大區域,即應急供電救援基本技能培訓、應急供電特種技能培訓、高科技應急供電技術培訓及體驗。開展發電設備使用及維護、配網接入、桿塔組立等基本技能培訓。開展水上救援、無人飛行器操縱、應急救援特種車輛駕駛、臨時通訊網絡組建等特種技能培訓。利用現代高端科學技術,開展電力應急新聞發布、電力應急仿真操作、3D應急指揮模擬推演等技能培訓,開展4D高仿真災害體驗,展示電力應急經驗事故案例等。
各供電單位應根據不同停電類型,視不同情況做好各種應急供電物資的準備,確保斷電期間有電可用,不會嚴重影響整個城市的生活與經濟。與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常態溝通聯系機制,及時獲取災害預警信息。完善企業現有各類在線監測、監控系統,整合利用相關信息,構成監控預警系統,從而為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大面積停電事故做好準備。應急指揮中心整合電網調度等內部信息,以及氣象、輿情等外部信息,發揮應急輔助決策和指揮功能,同時與現場救援達到應急聯動的作用。以海德馨為例。海德馨應急智慧指揮平臺,依托應急平臺的視訊系統(文字、語音、視頻),調度現有裝備及人員,并實現指揮中心與現場的實時對話,輔助領導決策、提高人員工作效率及應急通信處置效率,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保障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通過多種通訊方式(如衛星通信、無線通信、有線通信、計算機通信等)與廣播擴音、音頻視頻采集與處理、圖像實時傳輸、通信調度管理等多平臺的配置,隨時隨地與指揮中心聯網,并通過多媒體進行互動,實現現場與指揮系統間的無障礙溝通。
應急響應階段,災害發生后,各級政府和相關電力部門根據停電等級、停電范圍、停電原因及時啟動應急供電預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開展應急救災,做好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媒體影響公眾輿論,通常是造成企業、社會不利態勢或危機的起因。因此,突發事件發生后,發布信息必須要及時、準確、全面,同時要充分考慮公眾的心理感受,撫慰公眾心理,依靠專業的力量設計公眾心理撫慰方案,并落到實處,從而平息社會恐慌,避免輿論對事件造成的不利影響。
恢復重建能力也是應急供電體系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供電單位應在災后進一步摸清電網設備受損情況,制訂科學的搶修方案,第一時間調配搶修人員和設備修復受損的電力設施,并進行安全防護和監督,以防搶修過程中引發人身傷害事故;根據政府的災后重建規劃,同步跟進相應的電力配套建設規劃,滿足政府災后重建的需要;進行電力安全隱患整治,確保電網安全可靠供電。
4結論
該文通過分析國內外重大停電事故并借鑒2017年南網在對抗臺風“天鴿”的舉措,對供電企業提出了建議。應急供電體系的建設還需要做更多的探索和研究,電力企業規章制度、應急供電演練體系、應急供電預警和應急指揮系統還只是其中一部分,以后還需結合電力行業及相應的支撐行業,研究如何建立一套更加快速高效的應急供電救援系統、完善全球應急供電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