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蓬勃發展,對地鐵運營與應急處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軌道交通一旦遭遇運營突發事件,現場客流出不去、救援進不來、救援信息交流不充分、應急處置不當等,極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為此,國家層面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明確要求有針對性地完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響應處置能力。
作為根植于本土的高新技術企業,華駿公司始終將科技研發放在首要位置、常抓不懈。目前已深度開發軌道交通、學校安全、醫院安全、智慧城市等“安全大腦”系統,為不斷提高全社會搶險救援能力和應急管理水平貢獻力量。
六大核心要素 構建整體安全理念
華駿軌道交通“安全大腦”系統,是以安全暢通和乘客安全為核心,以BCM為指導思想,以人工智能、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融合通信(北斗、5G為代表的)、 VR/AR、UWB、3D GIS+BIM等先進信息技術為支撐,集安全管理、監測監控、預測預警、防災減災、應急指揮、綜合保障、輔助決策、危機管理、應急演練、信息發布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軌道交通安全與應急管理綜合平臺。該“安全大腦”的設計理念,以安全和應急管理流程為主線,以滿足多部門協同指揮為前提,以“全因子、全過程、全要素、全合作者、全利益相關者、全影響范圍”等六大核心元素為總體技術路線而構建。
“四個一”保駕護航 織密技防網絡
地鐵是城市交通的大動脈。地鐵應急指揮中心承擔著地鐵日常運營、設備維護、線路控制、線網指揮調度等任務;并對全線的列車運行、電力供給、設備監控、防災報警、環境監控、票務管理及乘客服務等地鐵運營全程進行調度、指揮和監控的“中樞”。
經多方調研、反復論證,華駿技術依托多年技術沉淀,定制開發軌道交通“安全大腦”,通過對應急資源有效整合、輔助決策信息化等手段,實現應急處置工作一體化、全局化、智能化,將災害、突發事件的后果或損失降低到最小,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和社會安定。
應急指揮“一平臺”:按照統一的共享交換體系形成一體化的地鐵應急指揮處置平臺,實現應急信息的全覆蓋,實現與地理信息平臺、視頻管理平臺、資源管理平臺、設備運營平臺間的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島”。
信息匯總“一張圖”:通過地理信息技術手段,匯集各類信息,并在地圖上進行專題圖疊加展示,信息包括事件周圍地圖信息、站點信息、客流信息、線路信息、設施信息、實時視 頻信息、應急處置人員信息等,為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指揮調度“一張網”:應急專網、互聯網、移動網之間互聯互通,實現應急信息共享,實現任務及時下發、進度及時上報、視頻及時回傳、人員實時監控、語音實時調度、處置全面把控。
應急處置“一流程”:根據應急事件處置預案,制定一套貫穿整個應急事件處置的作業流程;事件發生后,按照流程進行事件處理;處理流程間的數據交換,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設計;處置流程的設計采用“閉環設計”。
通過以上“四個一“的有機融合,能切實提高應急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整體作戰能力,并提供" 過去" 和"現時"的狀態數據,為"未來"災害發展趨勢、預期后果、干預措施、應急決策等提供有效信息,真正確保軌道交通運行安全。
雙重預防有效把控 應急聯動動態高效
傳統模式下的軌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諸多難點:如管控措施合理性難辨識、人員隊伍參與性不強、隱患處置進度難把控、安全管理感知深度不夠、業務處理流程不簡明、監管效果無法呈現等。
基于以上問題,華駿技術結合地鐵運營的實際需求,以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為脈絡,提出“雙重預防”的設計理念。雙重預防主要包含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檢查等功能。通過對模塊首頁的統計分析,觀察當前風險數量,各線路未治理隱患數量,各部門(中心)隱患排查治理數量,隱患提報治理進度等信息,將所有安全管理業務進行關聯,真正實現安全管理動態化。以大數據為驅動、以雙重預防為基礎,軌道交通“安全大腦”充分實現了風險辨識、風險評價、風險管控、風險評審、風險落實、及隱患排查治理等功能,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信息化普及,使用戶全員參與建設,建立“我的安全我有責,他人安全我負責,單位安全我盡責”的全員意識,通過“人防+技防”有效夯實本質安全落實落地。
建設高點啟動 錨定行業標桿
據悉,華駿技術軌道交通“安全大腦”自上線以來,已順利運行兩年。在此基礎上定制開發的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系統“,已先后助推鄭州地鐵多條線路大幅提升信息匯聚、信息整合、信息共享和應急處置能力。
以鄭州地鐵運營安全管理系統為例,該項目共經歷為期15個月的設計開發,組織需求討論會24次,征集173項需求,優化876條意見建議,經歷6次功能模塊建設方向糾偏;并于2020年6月順利完成7大模塊、35子項、121項功能上線,全面實現預定需求目標。該項目的成功運營,也為鄭州軌道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后續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樹立了行業標桿。
當前軌道交通建設正酣,華駿技術將始終牢記使命,不斷開展技術創新與應用,不斷提升整體解決方案和交付能力,與城市建設共發展,一起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快速向前。